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

成福煤礦開礦100週年紀念特展

捷運新店站,搭779往三峽公車至成福派出所站,往回走110縣道至彎道處接上成福路203巷,沿成福路203巷步行即可到。
曾被譽為「黑金」的煤礦,曾帶動三峽的經濟發展,這段「黑金歲月」的辛酸史~礦工最瞭解。開礦至今正好100週年,特以「百年風華:走過黑金歲月」為成福煤礦紀念特展主題。
成福煤礦轉化為藝術展場,以礦工畫作、攝影照片,來訴說那段黑金歲月。 在此參展作品有畫家李梅樹、礦工畫家洪瑞麟、梁正居及「炭坑繪師」山本作兵衛的作品。(註:山本作兵衛的炭坑記錄作品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「世界記憶遺產」)主辦單位希望藉由藝術特展形式,讓民眾能瞭解煤礦帶動台灣的經濟發展及礦工的辛苦。
成福煤礦由陳炳俊、陳大江父子所經營,曾為日治時期八大礦之一。大正5年(1916)開工,開採至民國72年(1983)收坑。是三峽採礦歷史最悠久的煤礦場。現址遺有一處斜坑口與風坑口。
倉庫走廊。
"定時出坑,禁搭重車"(台灣省工礦檢查委員會製)。禁搭重車是指當堆煤車載滿煤碳或廢土時,礦工不能坐在上面或車外,為了安全是禁止的。
倉庫大門深鎖。這座倉庫主要是放置煤礦所需要的工具。
礦工福利社(又稱酒保)。主要是賣雜貨,煙酒等日常生活必需品。福利社可讓礦工做賖帳,需先到辦公室拿提貨單,開單員會查礦工的薪資是否符合賖帳標準。
作品展覽(此區為李賢文,李梅樹的作品)。
攝影照片為昔日礦工工作生活。曾被稱為「黑金」的煤礦,是當時的風光事業之一。在那段流金的歲月裡,礦工們每天在坑內挖礦,不分晝夜與大自然爭利。工作辛苦也得提防隨時丟命的可能。他們常自嘲說:「已經入土但未掩埋的屍體」,可知當時礦工生涯的辛酸。
礦工福利社的屋頂。簡易的屋頂沒有完全舖設,仍有幾處破瓦洞,光線照射屋內,彷彿重見光明。
成福炭鑛鑛業所。這塊招牌,如今是很珍貴的紀念。
礦工福利社的窗。
倉庫外牆。窗上為漆黑木板牆,窗下為紅磚牆,下方為通風口。
倉庫窗牆。
倉庫。作品展覽(山本作兵衛,洪瑞麟作品)。
車庫。攝影作品展覽(簡永彬作品)。
吊車。
煤礦事務所。這棟是園區建築裡保存最完整也最有特色的屋舍。目前仍為辦公場所。
舊木材堆積場。
刺網。刺網也有百年了嗎?! 溼氣頗重,無人理會的歲月裡,已裹上厚厚的綠底。
梧桐橋。走過梧桐橋,有段小徑步道可到礦工宿舍及本坑道口。
水洗煤排放水。採出的煤塊先用水沖洗過,經過沈澱池,過濾後流出的水就不會這麼黑。工人會從沈澱池撈出煤渣,煤渣經過曝曬後可再利用(為小家庭的燃料煤)。
續行,緩上枕木小步道,兩旁綠意盎然。
接上碎石步道,往礦工宿舍及本坑口。
梁正居攝影作品。
礦工宿舍。宿舍共有三層樓,每一戶都有獨立電表。宿舍如此完善,想必礦工生活應該照顧的很好。
鐵工間(鐵工屋)。主要為機器設備維修保養。
這段路曾是鐵軌路徑,將推煤車運到下方礦區。
監量場,充電室。室內區分為2個作業區:監量場與充電室。監量場為查看工人的工作量及出產量,隨時抽查台車煤與廢土的比例,要顧到煤的品質。充電室為充電池的地方,礦工出坑口需繳回頭燈電池,作業員將電池充飽電,隔天可再使用。
洪瑞麟、山本作兵衛作品。
灶。此灶不煮菜,只煮開水(有時會煮仙草茶),水放涼後讓礦工帶去坑內飲用。
本坑道。左右兩側為「鑛業」「報國」。
水泥階梯往上走是坑道上方及風坑口,沒整理仍是雜草區,不建議上前走去。
本坑道。
綠林小徑。本坑道口是這段路的終點,需順原路走礦場區。煤礦區保留了建築物,留下本坑道遺址,藉物懷思也能勾起無限回憶。或許.....太過隱密,有凜然的墓園保護著,成福煤礦成了無人打擾的煤場區。


成福煤礦

梅樹月活動日期:3/12-4/24

成福煤礦活動開放時間:10:00-17:00(週一休園)

成福煤礦地址:三峽區成福路203巷8號

交通資訊:
開車:從新店走110縣道,在成福路段經墓區後右轉切入203巷即可到。

公車:捷運新店搭台北客運779公車(由新店開往三峽),在成福派出所站下車,沿成福路203巷步行即可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