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興炭坑旁的舊埤溪是土石流潛勢溪流,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為維護市民安全,並達到防災、減災目的,爭取經費進行整治,搭配舊埤溪旁的舊礦區進行整體環境營造後,提供市民朋友新的休閒遊憩景點。
舊埤溪的整治採用砌塊石護岸、木樁節制工及打樁編柵等生態工法施作,並充分運用天然素材,不僅透水性佳、安全性高,亦減低對環境影響,在這裡可看到因地制宜土石流整治的不同工法,猶如土石流整治的戶外教材。
推著礦車運煤出坑的勞工兄弟,就是入口意象。
沿著礦車軌道前行,一旁坡壁上有煤的一生燒陶壁畫,敘述著煤炭的生成、開採步驟及加工製造過程。
煤的一生燒陶壁畫。
礦車軌道盡頭有座迴旋天梯,登梯而上,可以看到舊礦坑出渣口。
迴旋天梯的扶手欄杆有礦工必備工具圖片展示。
舊礦坑出渣口,洞口深邃潮濕,被稱為蝙蝠洞。
登上迴旋天梯,來到471弄底,和興炭坑坑口在正前方方向。
和興炭坑,坑口的意象竟是礦工小甲及運煤車。
走進木條建構的「時光隧道」,彷彿穿越時空來到昭和十五年冬 (紀元2600年) 建立的 [和興炭坑]。
日本的「皇紀」也會直接以「紀元」稱呼,而這個紀元不是指西曆的紀元,而是指天皇紀元的意思。以日本第一位天皇:「神武天皇」即位的年份當基點計算。紀元2600年就是從第一位天皇即位算起的第2600年,也就是日本開國兩千六百年的意思,而兩千六百年正值昭和15年 (2600-660=1940,1940=昭和15)。
和興炭坑內部。
牆上的礦坑文化介紹,詳細的介紹礦工的採礦人生及辛勞。
礦工高收入,相對也是高度勞力、高度職災風險及高度損傷身體 健康 的工作。
礦坑中的二個礦工採礦塑像栩栩如生,訴說那段輝煌的黑金歲月。
小小的煤礦坑道,黑暗的世界裡,曾經溫飽過許多的家庭,或許也曾經帶給許多人傷痛。事過境遷,更讓人感覺往日光景歷歷在目,「和興炭坑」人煙罕至有點神秘,來這裡有點像探險,可以深刻體驗舊礦區的特色風情。
●台北市信義區和興炭坑,如何去:
地址: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471弄底
GPS座標:25.022773 , 121.580651
開車前往:沿松仁路至吳興街,左轉沿信義路五段150巷401弄至聯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後左轉至信義路五段150巷471弄底。
信義路五段150巷401弄為半圓型道路,聯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位於圓弧中點,要去和興炭坑要左轉,穿過信義快速道路橋下,爬上陡昇坡,路底 [北台慈惠堂] 旁就是和興炭坑,道路旁有空地可停車。
搭乘公車前往:
自捷運臺北101站步行至松勤路與莊敬路交叉口附近,搭乘往吳興街公車總站方向大都會客運藍5公車至聯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站下車後左轉至信義路五段150巷471弄底。
信義路五段150巷401弄底,山腰是私人道教廟宇 [北台慈惠堂], [北台慈惠堂] 旁就是和興炭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