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仁武集合,搭小巴往枋寮鄉水底寮。進入古道西段。因為國軍在大漢山設立雷達站,所以古道西段改變戰備道,並鋪上水泥路,坐在小巴上一路顛簸。浸水營古道(國家步道)解說牌下車整裝出發。
浸水營古道(國家步道)起點。
古道今昔-通往後山的山路。
浸水營古道第一站(州廳界):日治時代台灣總督由台東廳啟行巡視浸水營時,高雄州知事及各級官員在此地迎接。繼續走古道,經過姑子崙山登山口,不入。H1487m
叉路,左往姑子崙山,右往出水坡,取右。
浸水營古道。
浸水營古道第二站(浸水營盤、浸水營駐在所遺址):位置:中央山脈主脊大漢山東稜轉東南稜上標高1280m,光緒8年(1882)屯營,屯兵30人,原稱大樹林營,光緒20年(1894)改稱浸水營。日明治34年(1901)日人設浸水營駐在所,大正3年(1914)浸水營事件,日警、眷屬被殺,燒毀駐在所…….等。遺址現場還留有營盤平台、駁坎等遺跡。繼續走古道,途中林木有雜木林及人工柳杉林。
崁駁、營盤平台。
古道一景。
涼亭,休息用餐。繼行古道,古道沿途有九芎樹,表示濕氣重,也有螞蝗。
續行,涼亭,本要稍作休息時,木椅發現多隻螞蝗。續行古道。
古里巴堡諾駐在所遺址、出水坡神社遺址,指示牌對面涼亭,另立解說牌,清代出水坡營盤、出水坡駐在所遺址,再走幾步,路旁有駁崁,往上可看到駁崁、營盤、駐在所水泥平地及類似爐灶的石頭建物,再往上也有兩層石頭駁坎,這裡是出水坡駐在所遺址。H650m
山水坡山登山口。
浸水營古道。
木炭窯,位置在出水坡山東稜北側,浸水營古道旁約10公尺,約民國50年(1960)建造,目前已難見的古老建築物。H550m
新姑子崙駐在所,位置在出水坡山東方約3K尾稜北側,大正12年(1923)遷建卡稜線上現址。H345m
拱形木橋。
漫漫長路,古道到此將盡。
清代溪底營盤遺址,H150m
清光緒10年(1884)設溪底營盤,屯兵30人。大正5年(1916)日人設姑子崙駐在所於此地,大正2年(1923)遷至稜線上方。民國57年(1968)林務局設苗圃和林相變更招待所。
姑子崙吊橋遺址,架設於茶茶牙頓溪上,是浸水營古道重要通道,最早架設於大正6年(1917),大正7年、8年(1918、1919)兩次颱風吹襲損壞,大正15年(1926)以日圓1250日圓重建,時隔70年餘,僅存橋柱而已。轉個彎就是新的姑子崙吊橋。
浸水營古道終點(是我們這次走的終點),過姑子崙吊橋後涼亭稍休息後繼續趕路,過溪坐小貨車接駁至加羅板部落活動中心,大夥換裝後上車回高雄。